仰望山巅——Time-cost的2018

厉害了
产品0
热带岛屿的寒冬

2018年底的冬天,大部分时间我是在重庆的阴冷中度过。年底最后两天,我飞去了海口,没想到海口竟然如此之冷,这里的阴雨加潮湿,跟重庆几乎没有差别。这热带岛屿的意外之冷,让我连续几个晚上躲在温泉泡池中复盘Time-cost的2018。

单项目全成本核算

2018是在Time-cost的重大转型中到来的。这个转型始于2017年的夏天,Time-cost开始从设计公司的人力成本管理,转向更高维度的运营数据管理。而公司运营数据,由每个项目的全成本核算数据累计出来。跨年期间,Time-cost正在逐步推出单项目全成本核算的功能,这是v4.7系列,这个功能一共迭代了7个版本,直到春节之后才完成基本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兼容了工时制和提成制,提供了两种人力成本核算方式的自由切换。后续我们又迭代了4个版本,补充一些功能细节。

个人工作空间

我们在4月份推出了Time-cost新的个人项目工作空间,对所有用户免费。在此后的三个季度中,有一些用户使用到了个人工作空间,但是从扩大销售漏斗的初始目的来看,并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我们感觉用户需要的还是整个公司的数据,哪怕是数量有限的几个项目,也需要汇总到公司数据才有效果。后续我们很可能会对新增用户取消个人项目空间,转而为新增用户提供更好的专业版试用期体验。

公司运营数据呈现

春节之后我们开始了将单项目核算的数据汇总为公司运营数据,得出 “生产期”和 “库存期”两个重要的指标,这是TC v4.8系列,我们在第二个季度完成了这一目标。
从第三季度开始,我们开启了企业版的功能,增加了更多的权限,让订阅了专业版的用户尝鲜体验到企业版的功能。
为了推出项目-子项的功能,并且为未来提供更好的发展框架,从第三季度开始我们重构了Time-cost的底层构架,这一过程痛苦而漫长,而且还无法让用户感受到。一直到10月底,我们才发布了项目-子项功能。同时我们还重新设计和开发了微信端的交互的界面,交互方式和响应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移动端用户有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子项-项目功能TC v4.9.6发布于10月23日,至此,作为设计公司运营数据管理工具的Time-cost,主要功能都开发完成了。功能很强大,当然也就很复杂。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是Time-cost被更多设计公司接受,并提供价值的重要障碍。

门槛

在2018年11月的晨会中,我们进行了多次复盘讨论,形成Time-cost下一步发展方向的共识,Time-cost的功能开发已经基本完成,现在的Time-cost其实已经非常强大,但带来的副作用是初始用户认知和启动困难,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降低用户进入门槛的方向上。
Time-cost 出发的时候,是工时和人力成本统计工具,工时填报是核心功能。如今的Time-cost作为设计公司运营数据管理工具,已经能够实现整个公司的经营数据分析和管理。填报工时的确对设计公司的精细化管理非常有帮助,任何管理,本身都是有成本的,工时填报的最大问题是需要对整个公司的员工进行全体动员,有些用户就因为员工抗拒的原因放弃了Time-cost.   我们发现工时数据管理陷入了死循环:因为工时数据不准确,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工时数据进行分配;因为填报了工时,员工的收入跟工时还是没有关系,那么员工就不愿意填报工时;因为员工填报不积极,所以工时数据不准确……
跳出这死循环的方法就是让设计公司能够在不做工时统计的前提下也能计算清楚公司的运营数据。

啊哈时刻

我们在2018年7月3日发布的 TC v4.7.9 上线了项目的提成制功能,这就意味着用户在不用员工填报工时的情况下也能够统计和分析公司的运营数据,工时填报只是让这些数据更加准确的一种手段。大野景观就是我们用户中,第一家在不需要员工参与的情况下,开启了Time-cost运营数据管理的公司。我清晰的记得那个下午,我跟大野景观的管理层一起用Time-cost查看公司数据,张总看着投影屏幕上的数据,喃喃自语,哦……这的确不是人能够有的算力!坐在一旁的财务吴经理也感叹道,这个的确比excel强大多了。这就是Time-cost 的”啊哈时刻”,用户在这一刻理解了Time-cost的功能,感受到了价值。

这样的 “啊哈时刻”也在蓝调景观出现过,在跟蓝调高管一起解读数据的时候,我看到蓝调的 “生产期”数据已经爆表,Time-cost已经提示 赶紧招人或是提价,向他们强调了这一信息。任总表示蓝调目前并没有要极力扩张人员的计划,我提出,此时正好就是提高价格的好时机了。在场的另一位高管说,是啊,这些数据最重要的结论应该是可以提价了!我们之前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很开心能够见证这两家公司的 “啊哈时刻”。

我们想要降低用户启动门槛的具体标准就是想要让 “啊哈时刻”来得尽量早,最好是在用户试用的半小时之内就能来到 “啊哈时刻”。
目前的Time-cost在功能上已经做到了在不做工时统计的条件下统计分析设计公司运营数据,但一次性呈现出来的功能太多,对新用户而言还是需要我们比较多的帮助才能顺利启动。
经过对Time-cost所有功能的重新梳理分析,我们按照用户使用的程度,将Time-cost分解为三种状态:

01. 只统计项目的人力成本,但不具体到个人。
02. 统计项目的人力成本,具体到个人,但无需个人参与。
03. 引入工时填报,允许用户在工时制跟提成制之间切换。

这三种状态是递进关系,通过一系列功能开关由用户自己选择逐步打开,呈现给用户。这样的第一种状态就非常简单,让用户更快理解到Time-cost的功能和价值,让 “啊哈时刻”尽早到来。
这一拆分功能,重新组装的工作已经开始了。我们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完成了状态01的第一组工作,这是我们Time-cost开发迭代的第98个冲刺,剩下的另一半(第99个冲刺)功能会在2019年一月中旬完成,这两次冲刺的成果会合并发布,新的专业版。目前的Time-cost有两套权限体系,行政线和项目线,以经纬交织的方式对公司和项目数据进行管理,为了让用户使用成本降低,我们在新的专业版中只保留行政权限,项目权限以及其他更多的功能都放到企业版中实现。

2018我们有新的用户进入,也有用户流失。在这过程中,我们对用户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用户都会希望我们增加功能,因为每家设计公司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只要自己想要的功能还没有在Time-cost里面,就会希望我们添加进去。而更多的功能,很可能就意味着更高的使用门槛。本来目前Time-cost的工作重点就在降低用户进入门槛,增加功能的做法是跟这个目标相背离的。我们意识到,Time-cost的专业版和企业版可以为一般设计公司提供运营数据管理服务,毕竟SaaS订阅服务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价格便宜。有的设计公司有自己独特的要求,2019年我们会推出定制服务,以Time-cost通用功能为基础,为这些用户提供部分定制某些功能,这样就能做到手套跟手一样合适的服务。

影响力

很开心看到在2018年,我们的SEO(搜索引擎优化)有了巨大的进步,用百度搜索 “设计公司管理”, Time-cost 排在了非广告的第一条。

我们的知乎账号也获取了超过4000人的关注,有很多用户通过知乎找到了我们。很高兴看到新的行业参与到Time-cost管理中来,例如品牌设计和传媒行业,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行业的运营逻辑跟建筑设计行业是一样的。这些跟互联网关系更近的行业加入,会让Time-cost的发展跟紧时代的脉搏。

仰望山巅

2015年,我们出发开的时候,的确不知道开发企业级的SaaS有多难。后来才明白,一般企业级SaaS寻找产品-市场匹配的时间在三年左右,成熟期一般在7年。
老龙说,我们要做一个持续五年以上才能看到成效的事业,因为别人坚持不下去,我们做到了就能站稳。笨人就用笨办法吧,我们就是这个领域的阿甘,在为设计公司提供运营管理数据支持的道路上踽踽独行。

在一路探寻的过程中,老让我想起宗盛大哥的歌词 “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创业竟然源于无知,而正因为无知,才有了跟丕丕基的合伙人们这一段冒险旅程,一路惊险刺激,精彩纷呈。这一路也结识了好多设计公司的新朋友们,感谢对我们的信任,支持以及鞭策。

每个跨年时刻,我们都会重新审视这创业曲线。2018年的第一篇微信作文就是从张图片开始的。
彼时我们刚刚找到全方位运营数据管理的方向,并且开启了单项目全成本核算的迭代,所以判断我们在改进之坡。
如今此刻,我们已经完成了当初的计划,这一转变工程浩大,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跟金钱,每个丕丕基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来到此刻,发现新的问题是需要降低用户启动门槛。
也许,我们已经身处 “无能之溃”了!
我们看到有更多的用户,通过我们的自媒体了解到Time-cost的目标和逻辑,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启数据运营管理的旅程,并且感受到了价值。这些细微的转变,在这慢慢长夜中,为我们投射了温暖的灯光,依稀为我们照亮 “希望之颠”。

2019,Time-cost 充满期待。